今年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》(下稱“刑訴法”)迎來它制定以來的第二次修正。修正案草案共110條,對刑訴法半數(shù)以上的條文進行了修改,是實實在在的一次“大修”。自2003年全國人大第二次啟動修改計劃,距今已整整十年,十年之辯,十年之爭,甚或擱置,修法之難可想而知。
刑訴法素有“小憲法”之稱,它跟每位公民的人身自由、人身權利、民主權利和財產權利息息相關,是與公民憲法基本權利關系最密切的一部法律。“保障人權”被寫入刑訴法,“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”成為此次大修的精神主旨。
自1979年制定以來,我國的刑訴法只在1996年做過一次修改。而在首次修改的七八年后,民間就一直呼吁再次修改刑訴法。因為,隨著經(jīng)濟社會的快速發(fā)展,人們的法治與權利意識日益增強,刑訴法在實踐中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。
近年來,呼聲更加強烈。杜培武案、佘祥林案、趙作海案、躲貓貓案,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的一系列案件,不僅凸顯司法理念的滯后,更反映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。
但刑訴法的重要性要求的“長期論證”和“小憲法”大修的緊迫性卻很難兼顧。在保障人權、刑訊逼供、公民沉默權、管轄范圍等諸多方面,立法部門、學者、律師、實務部門(法院、檢察院、公安機關)爭執(zhí)不休。修法難——它不僅是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權衡,也是權力與權力的博弈。
立法者和執(zhí)法者的十年較量
這次“意義重大”的修法,經(jīng)歷的時間是漫長的。從2003年被納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規(guī)劃以來,刑訴法的第二次修改經(jīng)歷了整整10年。這是一次頗具代表性的“開門立法”的實踐。立法部門不下十次召開研討會,廣泛征求學者、律師、實務部門(法院、檢察院、公安機關)的意見,并最終采納了一部分意見。
這一次,由民間提交的修法建議稿一共四本,其中三本由學者完成,一本由律師完成。這也是我國律師首度以這種方式參與修法活動。
在《中國經(jīng)濟周刊》采訪過程中,四位學者代表和律師代表還原了歷次修法討論的過程。這當中,有面紅耳赤的爭吵,有消極的回避,有高層的調停,還有權衡利弊的妥協(xié)。
“分歧點很多。但分歧是很正常的,各個部門的需求、利益差別很大,任何一個國家立法都會存在這個問題。畢竟各方面的利益、關切都提出來了,爭論、吵架本身就是好事。”全國律師協(xié)會刑事業(yè)務委員會主任、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田文昌對《中國經(jīng)濟周刊》說。
各方都談不攏,怎么改?
今年82歲的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、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主任陳光中對這段歷史頗為熟悉。陳光中被稱作“新中國刑訴法奠基人之一”,1996年刑訴法修正,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(下稱“全國人大法工委”)便是委托他來組織小組設計建議稿。
“2003年,十屆全國人大將刑訴法修正納入立法規(guī)劃后,我記得召開了兩三次座談會。當時全國人大法工委分管刑法的副主任是安建,郎勝(現(xiàn)任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)當時是刑法室主任。學者和立法部門的意見相近,但和實務部門、特別是公安部門的分歧很大!标惞庵袑Α吨袊(jīng)濟周刊》回憶說,學者的著重點在于程序正義、保障人權。立法部門也希望改革力度能大一些,要修法,不能沒有進步。但實務部門比較注重破案,注重證據(jù)的收集,涉及到他們的權力受約束,總是持反對態(tài)度。
“比如,禁止刑訊逼供、非法證據(jù)排除、沉默權,一旦提及,沒有一個贊同,根本就談不攏!标惞庵姓f,“甚至,安建最后都反問他們,你們認為哪些東西應該改,怎么改?”
由于各方意見“談不攏”,再加上“上面沒有有力的傾向性的支持”,這件事情就被暫時擱置了。
“我印象中,就是2006年開了一些討論會。后來,拖一拖,很快就2007年了,十七大就要召開了。由于各方認識很不一致,條件很不成熟,法工委也覺得很為難,很難有什么進展,后來就主動向領導匯報,說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,建議擱置!标惞庵谢貞浾f。
2008年做了個鋪墊
2009年初,全國人大法工委正式開始著手刑訴法修改方案的研究起草工作。
“但這次重啟修法并不是從2009年才開始,前面有個鋪墊!标惞庵兄赋,重啟修法有一個很好的契機——2008年的司法改革。
十七大之后,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任組長,成立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。2008年,中央政法委下發(fā)《關于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》,一場自上而下的司法改革啟動。
“當時也找學者開了幾次會,征求意見。在此基礎上形成改革要點,一共是60點改革項目,雖然不全是關于刑訴法的,但其中相當一部分,最后要通過刑訴法的修法來解決!标惞庵姓f。
其中有一項“特別重要的成果”,就是“兩個證據(jù)的規(guī)定”——《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(jù)若干問題的規(guī)定》和《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(jù)若干問題的規(guī)定》。
“非法證據(jù)排除”,即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詞證據(jù),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(jù)!斑@是之前的討論中,對公安機關提都不能提的!标惞庵姓f。
有了2008年司法改革做鋪墊,法院、檢察院、公安機關的意見,和立法部門、學者、律師的意見,逐漸在趨同!霸偌由腺芟榱帧⒍阖堌、趙作海等案的發(fā)生,公安機關壓力也很大!标惞庵姓f。
公民沉默權之爭
一些在1996年修法中沒能解決的問題,在這一次修法中得到體現(xiàn)。但這背后是無數(shù)次權利的權衡以及智慧的較量。
“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”被寫進新法第五十條——這很容易讓人們聯(lián)想到曾激起輿論強烈反彈的審理過程中的刑訊逼供手段。
“這一條銜接的是《聯(lián)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》第十四條第三項,不得強迫任何人做不利于自己的供述,或證明自己有罪。鑒于我國已經(jīng)簽署該公約,而且憲法2004年也寫入了‘保障人權’的原則,所以刑訴法應當體現(xiàn)這樣一種精神!敝袊嗣翊髮W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衛(wèi)東說。陳衛(wèi)東是全程參與本次刑訴法修正的少數(shù)幾位學者之一。
對這一條,公安機關反對的意見比較大。“因為審訊破案仍然是傳統(tǒng)的破案方式,‘撬開他的嘴巴’,因為犯罪嫌疑人最清楚自己干了什么,你要不開口,我就迫使你開口。”另一位參與本次修法的學者、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敏遠對《中國經(jīng)濟周刊》表示。
這確實是一個很不簡單的進步。但幾位專家紛紛表示,與此相關,還留下了一個遺憾——“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,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(guī)定!
“很明顯,兩者之間存在矛盾,F(xiàn)實中,很多因刑訊逼供而引發(fā)的冤案,正是基于嫌疑人、被告人有‘如實回答’的法律規(guī)定的義務。這一次,立法將‘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’寫入新法,是一個重大突破,為不供述提供了法律依據(jù),但是,絕不能因為嫌疑人、被告人不供述就加重處罰,應當實現(xiàn)坦白從寬、抗拒不從嚴!碧镂牟f。
“不如實回答,從法律上,只是沒有從輕從寬的情節(jié)而已,但不等于要從重,或者說他沒罪判決他有罪。那‘如實回答’這個義務規(guī)定它干什么呢?除了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為某些偵查人員提供加大審訊力度的借口以外,還有什么意義嗎?”王敏遠說。
香港電影中常常出現(xiàn)這樣的臺詞:“你可以保持沉默,但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呈堂證供!痹诖箨,很多法律界人士也在呼吁維護公民的“沉默權”。但這種呼吁在公安機關那里遇到了抵制。
一般認為,犯罪嫌疑人的配合是破案的一個重要途徑,能夠配合公安機關主動說明情況,會節(jié)省大量的人力物力,及時地破案。
據(jù)一位不愿具名的參與修法討論的人士回憶,公安機關對“沉默權”的提法態(tài)度很明確:“沉默權,我們很贊同,但是現(xiàn)在條件還不成熟,我們的公安干警素質還沒那么高!薄霸僬f,他們就急了,常常為此爭得面紅耳赤。如果再揪住這個話題不放,他們干脆就派司局長,甚至處長來參會,擺明了不想跟你們玩了!
“‘撬開他的嘴巴’,這種傳統(tǒng)的破案方式?jīng)]有改變,想要杜絕刑訊逼供,是非常困難的。法律對此要起到推動作用,但破案方式的轉變、觀念的轉變,顯然是比法律條文的修改更加艱巨的任務。”王敏遠說。
田文昌說,“兩種方式可以遏制刑訊逼供,一種是全程錄音錄像,一種是審訊時律師在場!蓭熢趫觥F(xiàn)在未能被寫進刑訴法,錄音錄像寫進去了,但到目前為止,在我經(jīng)歷的案件當中沒有一次播放全程錄音錄像!碧镂牟f,“更嚴重的是,對非法證據(jù),律師提出異議、拿出證據(jù)后,法庭將這部分證據(jù)排除了,但是稍后,控方又拿出同樣的證據(jù),說這次不是非法獲取的,更可笑的是法庭居然采納了!
“技術偵查”合法化不易
“技術偵查”首度公開曝光,并被納入到刑訴法條款中,這使得偵查機關又擁有了一種合法的特殊偵查手段。
“這樣的方法在我們過去破案中也一直有采用,但要將其寫入法律條文是需要膽量和魄力的。”陳衛(wèi)東告訴《中國經(jīng)濟周刊》。
2007年,全國人大法工委拿出一個三十五條的刑訴法修正案草案。這個草案中沒有提到技術偵查、秘密偵查這些特別偵查措施的規(guī)定。陳衛(wèi)東看到后就找到法工委,表示技術偵查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成為警察偵查破案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,而且一些特殊類型的案件,像毒品犯罪案件、恐怖活動犯罪案件、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,不靠技術手段是無法破案的,它已經(jīng)成為全世界各個國家通用的手段,都有立法規(guī)定,為什么我們不規(guī)定?
全國人大法工委答復的意見是,技術偵查,有其敏感性,建國初期毛澤東就說過一句話,秘密偵查不能用于黨內,不能用于解決人民內部矛盾。建國多年來,我們對這種措施諱莫如深,只能做不能說,寫入法律更不可想象,這次刑訴法修改這個問題已經(jīng)注意到了,這是需要研究的時候,而不是立法的時候。
陳衛(wèi)東又找到技術偵查的實施機關——公安部法制局!爱敃r公安部法制局局長是柯良棟同志,我說,‘柯局,技術偵查是為公安增添一種新的偵查手段,法制局為什么在這個問題上不說話?’他說,‘衛(wèi)東老師,我跟你的觀點一樣,但是領導有顧慮。這樣,你寫文章,我給你報領導’!
之后,陳衛(wèi)東所寫的《秘密偵查合法化之辯》全文刊發(fā)在2007年第13期《公安內參》上。
“有關領導看到后,決定將其納入到刑訴法中來。”陳衛(wèi)東回憶說,2011年七八月份,公安部技偵局領導和一些工作人員與他的團隊一同前往上海、武漢、咸寧,進行技術偵查立法的調查。
“技術偵查是一個保密的工作,過去對外誰都不公開,我們之所以能夠去,是公安部主管部長親自批準同意的。我們到了下面,這些同志給我們觀看整個技術偵查的措施、手段,我看了非常震驚,技術偵查威力無比!标愋l(wèi)東說,“通過立法,由政策技偵走向了法制技偵。在法律上明確規(guī)定了技偵案件的犯罪、技偵的手段、技偵的審批程序,以及技偵獲取證據(jù)的效率,有助于我們今后把這樣一種措施規(guī)制在可控的范圍內,使它能夠合法依法來解決! |